对联书写基础知识

    对联,俗称对联,又称对联(因其多用于在门柱上张贴、悬挂、雕刻)。当代对联陆维廉将其定义为“对联是两组具有相关意义的对句的组合”。其中,第一组叫上联,第二组叫下联。对联与散文、格律诗一样,是中国文学中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正如日本著名汉学家岩川聪博士所说:“对联是中国文学的产物。”。汉字是表意文字,俗称方格字,具有独立语言的特点(少数异体字、复音字、多义字并不否认汉字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能是一个字、一个音、一个义)。因此,汉字构成的中国文学具有对称美和统一美。从用词的角度看,楹联的确是中国文学之树上的一朵奇葩。它体现了汉字的特点,是汉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楹联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和文化现象,只存在于汉代在民族文化圈中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楹联是一种很实用的文学形式。无论是典雅、通俗还是通俗,在门柱大厅内张贴、悬挂、雕刻,都能营造出一种平和、喜庆、典雅、庄重的氛围和风格。

    因此,对联自出现以来,就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逐渐融入中国民俗,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普遍认为,最早的春联是源于桃符的春联。从金代到唐代,对联逐渐萌芽和发展。然而,人们通常把孟昌963年题写在桃符板上的一副春联作为春联的起源。直到明清,楹联逐渐盛行并延续至今。一句话,强烈的传统性和实用性是楹联的生存和发展。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不仅实用性强,而且艺术性强。总的来说,他的文艺风格可以概括为“短而有力”。对联的长度往往不长,单面的字数一般是几个字到十几个字。数百字的长对联和上干字是罕见的。正因为如此,一方面它对格律的要求非常严格,不能仅仅用两组等号的词就可以组成。如果没有严谨的格律,那么,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独特性和艺术性将消失,其艺术生命力将难以持久。因为对联最本质的艺术特征是对称性,只有严格的规则才能保证对称性。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小型的文学体裁,它的内容应该简洁,尽可能地包含思想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一副对联只有形式而没有内涵,那么它必然成为一种“文字游戏”和“雕虫小技”。另一方面,好对联又有“诗中有诗”的美誉。总之,形式和内容的精致是对联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征。另外,对联是一种具有很强启蒙意义的文学形式。

    学会写对联对我们学习中国语言文学,特别是语音、节奏、词性、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很有帮助。赏写对联是学习汉语的好方法简而言之,对联的文化艺术特征可以概括为:民族性、传统性、实用性、对称性、精致性、启蒙性等。对联是一种讲究规律的文学形式。赏写对联,必须了解对联的基本规律。所谓对联格律(简称对联),是指对联在声调、词性、语法、修辞以及书写、张贴等方面的形式和规律,其核心是对仗。对联的基本规律可以概括为: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就字数而言,原则上只要上下对联的字数相等,无论多少字。如果上下对联中有四个字,则称为四字对联,以此类推。但在实际操作中,通常是四个以上的字,因为汉字造句一般需要四个以上的字。从内容上看,楹联的内容应该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它们应该相互映衬或衔接,从而起到相反或互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