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联中学到的知识

        一方面而言,有种观点认为:写对联,尤其是写文言对,是很难的。其实,对联的一般规则并不复杂,与诗词、骈文比起来,对联规则要简单得多。写对联的人们,门槛并不高,若学习得法,抓住大体,能在很短时间内学会。大约十来天就可掌握对联的粗略规则。
还有种观点认为写对联是很容易的事,原因是对联规则很有限,很快就能学会。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实际上,对联有很多的技巧讲究,有些技巧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自如运用,有的技巧说起来容易,但用起来却几乎有“可遇而不可求”之感。更重要的是,好的对联绝不是仅凭技巧就能有功的,深刻、隽永的内涵,诗意的境界、学养的高度,都决定着对联的水平。

        可见,学会写对联并不困难,但要写出高水平的对联则很不容易,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事。其中,对传统名联的欣赏和学习是重要基础,一般读者不妨在这方面多下工夫。
        由于传统名联往往沉积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读懂并欣赏它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需要尽可能多方面地学习传统文化。而传统典籍浩如烟海,读典籍是一辈子的事,所以,学习对联应该还有道道。作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了一套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即通过阅读名联来不断增加古代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然后再进而广泛地阅读古代经典。为此,选取了大量名联,并对它们作了细致讲解,将其中包含的典故、化用的前人名句、▁一地作出解释,将名联中的内涵加以挖掘。读者若能全面消化好我们的讲解,就打下了一定的阅读基础。有了这批名联作基础、对联就不会再有陌生感了。建议读者阅读时,充分发挥这部分材料的作用。

        学习和欣赏名对联时,有以下方面可以特别关注:

        (1)所有的对联都是作为例证材料,欣赏对联时,首先要从上下

        文的问题入手,因为这是我们讲解的重点所在。根据问题来欣赏对联,较能得要领。

        (2)对联所选对联,除少数几节选入有一般水平的作品,其他对联都堪称上好佳联。因此,从艺术特色上加以欣赏,看看它们各自如何构思,铸造为既凝练又韵味无穷的对联形式,我们的欣赏水平就能逐渐提高,并逐渐成为行家里手。

        (3)对联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应加以关注,一副对联的内涵往往由此生发。譬如袁枚(1716-1797)寿乾隆年间大学士史贻直(1682-1763)七十联:

                       南官六一先生座
                       北面三千弟子行

        袁枚二十四岁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大学士史贻直见他所写策论后,称赞他是贾谊再世。史对袁枚多有栽培,可算是恩师。这副对联却不是一般性地赞美,:当时史贻直收到的贺寿诗联很多,有的甚至赠以百韵诗,可谓费尽心力,但是史贻直笑着说:“多是祝嘏浮词,无一句搔痒处。”而对袁枚此联却很欣赏。其奥妙在于此联借助典故而表现得含蓄典雅。春联印刷厂加工定制对联上句以欧阳修比史贻直,欧阳修号“六一居士”,曾在主持礼部贡举时拔擢了苏轼、曾巩等一批著名文士。下句承接上句,以孔子弟子三千比史贻直门下士之多。这样的说法,切合史贻直的身份、地位和行事,虽然夸赞有过誉之嫌,但符合他与寿主的关系,是较为含蓄而得体的表达。